一线风采-尊龙凯时旗舰厅

宁夏煤业头部

一线风采

从“半车”精神到“五特”精神的传承

来源:宁夏煤业 作者:闫建西 发布时间:2024-08-1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顾共和国7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建设史,无数建设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苦干实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芒。在宁夏煤炭工业建设史上,老一辈建设者凭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拼劲,奠定了煤炭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基础。在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老矿——宁夏煤业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退休职工王学珍就是众多老一辈建设者中的优秀代表,因他而形成的“半车”精神在老矿区发扬并传承至今。

一个信念:多出一份力、多背一筐煤,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

现年90岁高龄的王学珍是原汝箕沟煤矿退休职工。1934年,王学珍出生在宁夏一贫苦人家。12岁到地主家当长工,童年受尽屈辱,吃尽苦头。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王学珍才终于摆脱农奴命运,真正体会到人民当家做主的自由。

1952年,国家生产建设需要大量煤炭提供能源支持。18岁的王学珍成为汝箕沟煤矿一名煤矿工人。尽管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王学珍倍加珍惜这份工作。在他看来,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他的自由之身,就没有他从农奴到工人的转变。

当年的汝箕沟煤矿生产工艺极其落后,井下煤炭生产采用钢钎、洋镐、铁锹等简易工具,运输则全部依靠人工用背篓一筐筐从井下背到地面,劳动强度巨大,生产效率低下。

工作中,王学珍坚定一个信念:多出一份力,多背一筐煤,就能为国家建设多做一份贡献。为此,他每班身背数百斤煤炭,一口气爬上500多米长的斜坡不肯停歇,两趟就能背出一矿车,一个班下来足足背出两吨多煤。班长见了直夸:“好小伙子,真能干,以后就叫你‘王半车’吧!”自此“王半车”就成了王学珍的代称,而“王半车”这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大伙津津乐道中逐渐形成了“半车”精神。

一句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面对落后的生产条件,王学珍和工友们使用最简易的工具,采用最原始的工艺,竭尽所能背运煤炭,从不喊苦叫苦。经过多年工作锻炼,王学珍从背煤工、推车工一步步成长为掘进队班长、采煤队队长、上三采区区长。

汝箕沟煤矿上三采区建成后,受地质因素限制,产量迟迟上不去。王学珍担任区长后沉下身子,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干在生产一线,月产量一次次刷新纪录,由6000吨增至2.1万吨。兄弟单位常有人问他:“当年你在井下卖力背煤,如今带队伍,为啥还这么拼命?”

面对提问,王学珍铿锵有力地回答:“是共产党让我翻了身,要感谢党,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干好本职工作!咱煤矿工人的使命就是为党和国家建设多出煤、出好煤!”

1959年,25岁的王学珍怀着无限忠诚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的日子,王学珍正如入党宣誓时立下的铮铮誓言那样,“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无论何时何地,王学珍的工作热情始终高涨,干劲丝毫不减,总有使不完的劲。他认为,身为党员就要像煤炭一样,在需要燃烧的时候,毫无保留地释放全部的光和热。直到1986年,王学珍光荣退休,将34载青春年华奉献在了井巷深处。

一股合力:“五特精神”薪火相传,凝聚“干”的磅礴伟力

至今,在老矿区每每提起王学珍的名字,依然令干部员工肃然起敬。因他而形成的“半车”精神像接力棒,在一代代干部员工中厚植于心,付之于行。

“半车”精神的特质是“实”字托底、“干”字为先,体现的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作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所需要秉持的作风,其精神特质深度融合于国家能源集团企业精神谱系中煤炭产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五特”精神,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需要接续奋斗、宝贵的精神需要薪火相传。老矿区的建设者是最能吃苦、也是最能坚守的。2024年,面对矿井采掘接续失衡、产量萎缩带来的经营压力,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党委着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坚持“引领、融合、强基、创新”工作思路,规划白芨沟煤矿“精采南翼、开拓北翼”生产布局,并以“融创”党建工作思路推进“121”党建新格局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老矿区的“半车”精神,传承煤炭产业“五特”精神,在实践中创新“干”的方式、凝聚“干”的才智、锤炼“干”的本领,大力实施矿井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先后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工业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及车辆精准定位系统,今年稳步推进瓦斯发电项目、地面充填站项目建设,老矿井在技术、装备、管理上不断提档升级。

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精神的感召是巨大的。从“半车”精神到“五特”精神,该分公司党委注重精神的内在价值,坚持在发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以实干者的姿态奋力谱写能源报国、能源强国的时代篇章,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勇毅前行。

宁夏煤业脚部

尊龙凯时旗舰厅的版权所有: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部尊龙凯时旗舰厅的技术支持:神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

网站地图